总之,绩效面谈是绩效管理较为重要的环节,贯穿绩效考评的全过程,但常常被忽略。幼儿园应该充分发挥面谈的作用,实现绩效管理的公开化,使教师发现自身的差距,纠正错误,弥补不足,以积极的心态对待过去,满怀信心地面对未来,努力工作。
教师考评是一项非常细致的工作,必须按步骤进行:
1.科学地确定考评基础。依据教师岗位工作要求,确定工作要项;将考评要项逐一分解,以完成工作所达到的、可接受的条件形成绩效考评标准,原则上要客观化、定量化,不易定得过高。
2.评价实施。将教师工作的实际情况与考评标准逐一对照,评判绩效的等级。
3.考评面谈。明确面谈的主题,拟定面谈计划,预先告知教师面谈的时间、地点,收集各种与绩效相关的信息资料,尤其应准备好各种原始记录和资料(园所管理者与教师双方都应准备)。采取“一对一”的面谈方式,促进园所管理者和教师之间的相互沟通和了解,使双方开诚布公地交换意见,求同存异,以提高面谈的质量,提高绩效考评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4.制定改进计划。改进绩效计划应当切实可行、由易到难,要有明确的时间性,计划要具体,要得到教师的认同。
5.工作改进的指导。切实保证教师工作的有效性,园所管理者要对教师工作的改进作出正确的指导,并在精神上、物质上予以必要的支持。
5.幼儿考评。幼儿和教师朝夕相处,对老师的一言一行有亲身的感受,但由于幼儿易把现实与想象混淆等心智特点,使其考评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大打折扣。在实际考评中,采用幼儿考评要慎重,一般不**过10%。
在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中,没有反馈的绩效管理制度将失去存在的意义。为了改进和提高绩效,管理者应当及时进行有效的考评结果反馈,开展与教师的绩效面谈。绩效面谈是整个绩效管理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应当给予足够的重视。绩效面谈为管理者和教师讨论工作业绩、挖掘其潜能、拓展新的发展空间,提供了良好的机会。
同时,上下级之间面谈,能够更全面地了解教师的态度和感受,从而加深了双方的沟通和了解。在考评结果反馈给教师的过程中,管理者应,当坚持面谈的针对性、真实性和及时性,掌握绩效面谈的技巧,选择确定有理、有利、有节的面谈策略,依据教师的个性特点以及心理承受能力,采用灵活多变、因人而异的绩效面谈方式,循循善诱,使教师明白其工作中的优缺点,鼓励教师自己发现和分析问题,实现“自己解放自己”。即使有些问题难以达成共识,也应当允许教师保留自己的意见。
1、教师基本数据导入
数字化校园教务管理系统教师基本数据导入功能是将教师基本数据信息导入到教师管理系统数据库,并给每个教师进行编码,即教职工工号,用于系统内部的显示与管理。
2、教师基本数据管理
数字化校园教务管理教师管理系统教师基本数据管理实现教师基本数据信息的增加、修改、删除等操作并实现教师电子图像信息的采编收集、导入导出、教职工登录密码管理等。
3、外聘教师管理
数字化校园教务管理教师管理系统中的外聘教师管理功能对学校外聘的教师进行各类管理操作并将外聘教师的各类教学情况反馈给学校人事部门,为是否续聘提供依据。
4、师资管理基础数据设置
数字化校园教务管理教师管理系统可对教师管理基础数据进行设置,设置教师管理工作的相关参数,包括教师职称、工作量系数、选课人数与工作量的对比表、课程性质与工作量的对比表、职称与工作量的对比表、理论课时工作量核算系数、实验课时工作量核算系数等等。
5、查询统计打印
数字化校园教务管理系统教师管理查询统计打印功能可按各种组合方式查询统计教师人数、工作量学年工作量并生成各种报表。如教师职称表、教师授课统计表、教师奖金统计表、教师年龄统计表、教师*统计表等等。
1.整体性原则 一是指评价时要把被评教师作为一个**体来看待,二是指教师评价内容的整体性,三是指教师队伍整体。评价要面向包括学校在内的全体教师,人人都是被评价者;全体教师参与评价,都是评价主体;对教师评价信息的收集要真实、准确、全面,坚持评价信息的整体性。这就要求评价方法多元化,多渠道、多视角收集评价信息。 2.教育性原则 是指教师评价工作必须着眼于教师专业发展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激励和改进功能,促进被评价者积极上进,发扬优点,改正缺点,不断提高与发展。 3.客观性原则 客观性原则是指对教师评价时必须坚持客观、实事求是的态度,从教师工作和自身的客观实际出发,对教师作出客观、准确的评价,不能主观臆断和掺杂个人情感。要求评价者首先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和公正的立场,客观的对教师的工作和发展作出价值判断。其次,评价内容、评价方法与评价主体要多元化,多途径获取全面、真实的教师信息,及时反馈评价信息,为教师的个人发展献计献策,并为学校的决策提供依据。*三,要尊重教师差异。 4.校本原则 校本管理基本的定义是将权力下放至学校。权力下放的意思是指教育当局给予学校更大的权力和自主决策的自由空间,使学校按照自己的意愿和学校的具体情况去决定资源分配,财政预算、课程设置、人事决策等方面改革。教师评价作为学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走向校本应是校本管理的题中之意与必然要求。坚持校本原则,要求在进行教师评价时,要以学校为评价改革的基本单元,从学校本身的特性和需要出发,以学校为主体,以促进教师的可持续发展为目的,尊重差异,终促进教师队伍的整体发展、教育质量的提高和学校长远的发展。 5.动态性原则 是指教师评价不是静止的,而是一个不断发展与变化的过程,要用发展、变化的眼光看教师,不要停留在某一层面或某一点。要把评价寓于教育教学过程之中,要重视被评教师的起点和发展过程中的各种问题,重视个性差异和发展的多样性,要注重评价过程中评价双方的沟通与交流。 6.激励性原则 指在评价工程中,要大限度的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促使被评教师形成继续努力或进一步在活动中改善不足、提高活动效果的动机与期望,从而发扬优点,改正缺点。首先,评价活动本身要成为一种教育的力量;其次,评价者在评价过程中要不断地给教师以激励,如目标激励、情感激励、信任激励、参与激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