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综合评价能否进行合理定位和评估,关系人才的资源优化配置、教师个人*实现以及学校可持续发展。当前,有些教师还存在岗位定位与学校定位、学科发展、*发展不匹配,考核指标不系统,评价标准较单一,科研成果主导地位过于强化等问题。
因此,教师的定位与评估工作,应以教育改革要求为导向,更加强调教书育人成效以及标志性成果的质量、贡献和影响等。在评价考核方面,要从评价内容和指标结构设计上优化评价体系。如“破五唯”不是把*、论文、“帽子”等评价指标扔掉,而是不能把这些作为一标准,可通过增加**、学生评价等,综合衡量教师在师德师风、教学科研等方面的实际成效。在评价指标结构设计上,除了通用指标外,还需要考虑学校、学科、*等个性化要求,以及教师的**性、*特性等,以不断更新完善综合评价标准和方法。
教师综合评价肯定教师的成绩和进步,发现和发展教师的特长,激发教师的成就欲望。其次,要为教师改进工作提供明确的标准,评价者应把国家、社会对教师的要求体现在评价准则中,并根据教师的实际情况加以具体化和操作化。
教师综合评价主张实施同事、学生、家长的多元评价, 使被评教师从多渠道获得反馈信息,更好地反思和改进教育教学工作。从某种意义上说,同事、学生和家长都是教师的工作伙伴,他们不但直接或间接参与了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而且能够从不同的侧面反映教师的工作表现,对改进、提高教师工作质量都会产生重要影响。
教师综评考核的方向
一是考核师德师风
强化对教师思想政治、学术道德、教育教学、生活行为、廉洁自律等方面的考核;健全教师荣誉制度体系,对师德失范行为实行“一票否决”。在人才引进、岗位聘任等环节**评价人才的政治信念、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全面考察人才的思想道德、职业操守和从业行为;坚持把师德师风作为*标准,加强师德考核的结果运用,把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职称评聘、业绩考核、评优奖励的首要要求。
二是考核思政工作水平
坚持“育德、育心、育人”**融合,推动思政工作和教育、社会实践、社团活动等**结合,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立志成为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三是考核教育教学水平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通过师德宣讲、名师讲堂、校史报告、汇报交流、参观学习等多种形式,提升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综合素质,加强教学质量**体系建设,完善包括*标准、课程标准、教学过程标准、教学管理标准、师资建设标准在内的质量标准体系,将质量意识落实到教育教学各环节,着力提升人才培养的能力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