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师基本数据导入
数字化校园教务管理系统教师基本数据导入功能是将教师基本数据信息导入到教师管理系统数据库,并给每个教师进行编码,即教职工工号,用于系统内部的显示与管理。
2、教师基本数据管理
数字化校园教务管理教师管理系统教师基本数据管理实现教师基本数据信息的增加、修改、删除等操作并实现教师电子图像信息的采编收集、导入导出、教职工登录密码管理等。
3、外聘教师管理
数字化校园教务管理教师管理系统中的外聘教师管理功能对学校外聘的教师进行各类管理操作并将外聘教师的各类教学情况反馈给学校人事部门,为是否续聘提供依据。
4、师资管理基础数据设置
数字化校园教务管理教师管理系统可对教师管理基础数据进行设置,设置教师管理工作的相关参数,包括教师职称、工作量系数、选课人数与工作量的对比表、课程性质与工作量的对比表、职称与工作量的对比表、理论课时工作量核算系数、实验课时工作量核算系数等等。
5、查询统计打印
数字化校园教务管理系统教师管理查询统计打印功能可按各种组合方式查询统计教师人数、工作量学年工作量并生成各种报表。如教师职称表、教师授课统计表、教师奖金统计表、教师年龄统计表、教师*统计表等等。
依据教师职业特点,教师的绩效考核可以采取“360度”考评方式,多角度、多渠道地收集信息资料,对教师工作进行客观、公正、准确地判断:
1.上级考评。被考评者的上级主管,对被考评者承担着直接的、管理与监督责任,对下属人员比较熟悉了解,而且在思想上也没有更多的顾忌,能较客观地进行考评,所以在绩效管理中,一般以上级主管的考评为主,可占60%。
2.同事考评。同事与被考评者共同处事,密切联系,相互协作,相互配合,比被考评者的上级主管更能清楚地了解被考评者,对其潜质、工作能力、工作态度和工作业绩了如指掌,但他们在参与考评时,常受人际关系状况的影响,所以在绩效管理中,同事考评一般控制在10%左右,不宜过大。
3.家长考评。家长对被考评教师的工作作风、行为方式、工作态度有比较深入的了解,且有*特的观察视角,但他们对被考评教师*心存顾虑,致使考评的结果缺乏客观公正性,所以家长的评定结果在总体评价中,一般控制在10%左右。
4.自我考评。被考评者对自己的绩效进行自我考评,能充分调动被考评者的积极性,特别是对那些以“实现自我”为目标的教师更显重要。但由于自我考评*受到个人的多种因素的影响,使其有一定的局限性,所以其在总体评价中,一般控制在10%左右。
1.整体性原则 一是指评价时要把被评教师作为一个**体来看待,二是指教师评价内容的整体性,三是指教师队伍整体。评价要面向包括学校在内的全体教师,人人都是被评价者;全体教师参与评价,都是评价主体;对教师评价信息的收集要真实、准确、全面,坚持评价信息的整体性。这就要求评价方法多元化,多渠道、多视角收集评价信息。 2.教育性原则 是指教师评价工作必须着眼于教师专业发展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激励和改进功能,促进被评价者积极上进,发扬优点,改正缺点,不断提高与发展。 3.客观性原则 客观性原则是指对教师评价时必须坚持客观、实事求是的态度,从教师工作和自身的客观实际出发,对教师作出客观、准确的评价,不能主观臆断和掺杂个人情感。要求评价者首先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和公正的立场,客观的对教师的工作和发展作出价值判断。其次,评价内容、评价方法与评价主体要多元化,多途径获取全面、真实的教师信息,及时反馈评价信息,为教师的个人发展献计献策,并为学校的决策提供依据。*三,要尊重教师差异。 4.校本原则 校本管理基本的定义是将权力下放至学校。权力下放的意思是指教育当局给予学校更大的权力和自主决策的自由空间,使学校按照自己的意愿和学校的具体情况去决定资源分配,财政预算、课程设置、人事决策等方面改革。教师评价作为学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走向校本应是校本管理的题中之意与必然要求。坚持校本原则,要求在进行教师评价时,要以学校为评价改革的基本单元,从学校本身的特性和需要出发,以学校为主体,以促进教师的可持续发展为目的,尊重差异,终促进教师队伍的整体发展、教育质量的提高和学校长远的发展。 5.动态性原则 是指教师评价不是静止的,而是一个不断发展与变化的过程,要用发展、变化的眼光看教师,不要停留在某一层面或某一点。要把评价寓于教育教学过程之中,要重视被评教师的起点和发展过程中的各种问题,重视个性差异和发展的多样性,要注重评价过程中评价双方的沟通与交流。 6.激励性原则 指在评价工程中,要大限度的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促使被评教师形成继续努力或进一步在活动中改善不足、提高活动效果的动机与期望,从而发扬优点,改正缺点。首先,评价活动本身要成为一种教育的力量;其次,评价者在评价过程中要不断地给教师以激励,如目标激励、情感激励、信任激励、参与激励等。
对教学科研及其他工作方面,根据各级指标的具体内容和要求,对被考核教师进行以下方面考核:
(1)教学工作
主要考核教师的教学质量,具体要求为:
一等应达到教学内容充实,符合教学大纲要求;教学方式灵活,富于启发引导;授课语生动精练、深入浅出;理论严谨、概念准确、重点**,为教师、学生公认的教学效果优秀,教学效果综合评价;
二等应基本上达到上述要求,但在某方面有一定缺陷;
三、四等在上述几方面,都有明显不足,或在某一、二个方面有严重缺陷,教师、学生意见较大。
(2)科研工作
主要考核每年按职级完成相应的科研工作任务情况,并视具备下述条件情况分为合格、良好及优秀等级:有明确而稳定的教学研究方向;至少承担一项所从事专业校级以上的科研课题或获得相应的成果奖励;在省级或以上刊物发表本专业学术论文1篇以上;出版本专业教材或学术专著;主持筹备省级以上学术会议,为学校争得荣誉,扩大了学校**度等。
(3)工作态度与劳动纪律
考核教师的工作态度、责任心、劳动纪律等方面的实际表现,如出现下述情况之一者,考核为不合格,并视情节给予相应处理:迟到、
擅自串课、无故不参加教研室以上活动;无故漏上课、违犯校规校纪;旷工;拒不接受系、教研室分配的工作;受通报批评或纪律处分;剽窃他人成果、侵犯学校利益、出现重大责任事故或考核弄虚作假等。
(4)其他工作 经学校批准在职进修学习提高的,所修课程考试合格。
(5)以下情况教师不参加考核因病、事假等原因,全年累计工作不满6个月;被立案审查尚未做出结论;未聘人员。